中醫藥管理局發文,全國范圍內建立這個中心
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文,月底前所有省份建立這個中心,合理規范使用中藥,加強藥事管理——也許未來中藥的使用,甚至處方權限,將迎來更為嚴苛的管理。
▍中醫藥管理局發文,全國范圍內建立這個中心
8月1日,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文件《關于方便群眾看中醫進一步改善中醫醫院服務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。
《通知》顯示,要以合理規范使用中藥為目標,建立健全中藥藥事管理質控體系。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要確定具備一定條件的三級中醫醫院,建立省級中藥藥事管理質量控制中心(2019年8月底前所有省份全部建立)。
一方面,中藥藥事管理質控中心要認真履行職責,研究制訂中藥藥事管理相關質控標準、工作規范、技術流程等,組織開展中藥飲片質量管理(包括驗收、調劑、煎煮等)、中藥合理應用等質控工作。
另一方面,對轄區內醫療機構中藥藥事管理工作進行考核和評價,要組織開展中藥藥事管理相關政策和管理培訓,積極推進中藥藥事管理質控信息化建設,并組織開展交流,不斷提升轄區內醫療機構的中藥藥事管理水平。
也就是說,到了8月底,即將在全國范圍內,開展中藥合理用藥的藥事管理和質量控制工作。
▍合理用藥:加強中藥藥事管理
上述文件表示,合理規范使用中藥為目標,同時加強醫療機構中藥藥事管理工作,一定程度上表示,中藥的合理用藥管理即將開始。
從數據上看,隨著重點監控合理用藥等風潮的到來,中藥成為討論的重點,尤其是前不久印發的《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(化藥及生物制品)》。
值得注意的是,業內有觀點表示,《目錄》的形成有中醫藥局的參與,雖然第一批藥品目錄中不包括中藥,考慮到近年來中藥注射劑引起了一定的爭議,國家藥監局已修改多個中藥注射劑的說明書,中藥版本的目錄或將在未來推出。
某種程度上,加強對中醫藥尤其是中藥注射劑合理用藥的管理,已經成為業內共識。
據醫藥地理統計,各省市重點監控品種出現最高的50個通用名中,中藥注射劑占了22個,占比為44%。但其銷售額卻占到了總額的57%。賽柏藍了解到,如果統計中藥注射劑所治療疾病的個數,一個注射劑在臨床上治療的疾病個數可以達到將近200個。
公開資料顯示,臨床上80%的中成藥出自西醫大夫處方,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大多是西醫大夫缺乏中醫理論指導,對患者病癥不能辯證、對中成藥功能主治一知半解及盲目聯合用藥產生的,一份調查報告顯示:西醫對中成藥不合理使用率高達43.7%。
因此,國家衛健委在出臺第一批重點監控合理用藥目錄的同時,也對中藥飲片和中成藥處方權限管理作出了詳細規定。
雖然國家版目錄尚未收錄中藥品種,但已有青島、威海等地的醫療機構落實目錄,其中,青島對紅花黃色素、血塞通、血栓通等32個中藥注射劑處方權進行限制;威海市則干脆在第一批重點監控藥品目錄的基礎上,發布了第二批重點監控藥品,包括中藥制劑44個。
青島、威海等地的反應,讓人們的擔心落到了實處,其他地區或將在未來陸續對中藥處方權限多加限制。
此前,國家衛健委要求,各醫療機構建立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管理制度,加強目錄內藥品臨床應用的全程管理。而本次中醫藥管理局要求全國范圍內建立中藥藥事管理質控中心,加強醫療機構中藥藥事管理工作進行考核和評價,一定程度上把此制度落到了實處。
全國范圍內的中藥使用,即將迎來更為嚴格的藥事管理。
▍質量管理,仍是重點
文件顯示,中藥藥事管理質控中心要認真履行職責,研究制訂中藥藥事管理相關質控標準、工作規范、技術流程等,組織開展中藥飲片質量管理等工作。
一直以來,中藥質量安全的警鐘在不斷敲響。
據藥智網公布的2017年藥品質量不合格數據年度分析報告, 2017年共計查封4106批次不合格藥品和654批次假冒品。
其中,不合格中藥材有2618批次,占比64%;不合格中成藥有917批次,占比22%;中藥材、中成藥合計占比達到86%
在中藥質量問題逐年攀升的背景下,中醫藥局要求全國范圍內建立質控中心,也是從醫療機構的角度,加強中藥的質量控制和監管。
(來源:國家中醫藥管理局/賽柏藍)
下一篇:中藥行業重大變革中的三大尷尬處境